扶贫笔记本是最最原始最真实的工作记录,这里我们收录了几篇工作队员的走访日记。
2017年6月6日:“上午开过全村贫困户参加的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大会,下午与吴泽印一起上龙头山走访。从土地沟上去,到了贫困户李仕美老屋,院边有猪圈,养有鸡豕,溪边木棒上木耳鲜嫩。老汉不在家,可能去地里了。看看附近,这沟中有五户人家,均已经搬迁,徒有布满蛛网的旧宅,只有李仕美一户还在此暂住。
向南转过一段山坡,是一大片缓坡地,刚好遇到李仕美,此处有他种的几亩洋芋和早玉米,地里禾苗葱郁挺拔。路边有一野猪棚,他说是晚上看野猪用的,最近洋芋被野猪糟蹋的厉害,他几次下夹子都未捕获。
李老汉今年69岁,家三口人,妻子徐家秀是听力残疾一级,儿子李全武初中毕业后在西安打工。这一户前几年已经搬迁到河边集中安置点,建房欠下5万元贷款,至今二层房屋还没有装修。虽然一楼装修了,他老两口多数时间还住山上。他说住在山上,他们每年都要养两头猪,几十只鸡、几笼蜂,种几亩洋芋和玉米。另外还可以采挖野生药材、拾捡栗子核桃,只要能动弹,每天都可以有四、五十元的收入,这几年我每年都能还一万多元的贷款,现在还有一万多,不出意外的话,明年他就能把账还清了。这种在土里刨食的日子虽然艰辛,却让他感到充实可靠。
再前数十米,到茅屋坪大院,去年来过的院子,狗还是那条狗,拴着,见生人就叫。院子里唯一的居民是一个老婆子,叫徐玉兰,也准备下山,背了几斤鸡蛋,说是下河边移民点一亲戚家送月子礼,我们一同下山。这位老人这次数据清洗时因不符合条件被剔除了贫困户,但她并无怨言。她说自己自力更生,她有两子均搬迁下山且家庭条件不错。女儿嫁马台(去年走访时见过的)也常回家探母,没有话说。路上她说:“现在有些青年人太不像话,家里一头猪不喂,山上地也不种,就等扶贫,还不如我一个老婆子,别看我现在73岁,还要养一家35口,照样过!”见我有疑,她笑了,我们就明白她说的35口是什么了,与她一起算了一下:她自己1人,养狗1只,猪2头,猫6只(下崽子了),鸡25只。这么多生命,全因她一人而存,也算是人的伟大。
山上地多已荒芜,但清静,同事感慨:山路太高,上来不想下,下边人不想上,要是退休后,在这办个小农场,养数头牛、猪,种几十亩山地,倒是别有一番情趣。我也有同感,只是那时,是否还有此精力?”
2017年6月12日
傅强主任的照片笔记
生命之重——照个结婚照
“ 鲁兴周,七十一岁,他老伴夏兰芝七十,是黄泗沟脑最后一户人家,到沟口有车路的地方要走七里多的羊肠便道,包户的干部得在沟口捡一根木棒杵手,不然一路的左岩右壑、上坎下坡、急流深潭、蒿草藤蔓……捎微桩子打不稳,要么一个倒栽葱,要么一个仰板翘,我们一个女同事就差一点出溜到河里,得喜一蔸子水草挡了一跤,否则,就是她惊魂初定之后自我调侃的一句话:也好,顺河而下三百里就是我娘家。
鲁兴周是我们包扶的贫困户,儿子到蓝田做了上门女婿,女儿嫁到长安汤峪,按当地说法:都好食了山外佬。不过两位老人是个万年宽,一切都看得开放得下,“儿孙自有儿孙福,生就叫化子住岩屋。他们把他们几张嘴管好就不错了,我们两个老汉能吃多少?五亩大寨田,两条猪,三笼蜂子,十几棵核桃,冒事我们还摘些金银花窖几窝子天麻,也不见得就穷斯烂矣。前几年确实冇人管我们,你看这两年,隔三岔五的干部就来看我,又是给我拉自来水,又是给我收拾屋皮子,我们咋好意思哟!光上来一趟都不容易,红汗淌黑汗流的,快些,老婆子,把床头梗那一罐罐蜂糖拿来,给这些小伙子打一缸缸糖水喝!”老婆婆急呵呵的就把蜂糖罐子搬到院坝里,又端了一大筲箕核桃,老汉从门背后拽了两把钉锤(是用来砸核桃的),一叠声地嚷:不吃我的核桃以后就不准包我们!
谈世根说:给老人照个相吧?两位老人急忙说那我们换一身干净衣裳,我说不用换这样就行,沈芳在边上逗他们:要张开嘴巴笑,像拍结婚照一样!两位老人布满纹路的脸在太阳光下就笑得如花般灿烂。”
2018年9月4日 (夏兰芝针缝公文包 党书记夜访贫困户)
“新一轮驻村日子从昨天开始,正赶上市上安排的模拟脱贫考核活动,走时陈主任交待,新的驻村书记必须在一月内走访完所有的贫困户。趁着文件尚未出来,我们跟班学习,跟着党雪峰书记先熟悉熟悉情况。
金星村共有497户1701人,其中贫困户153户423人(编者注:这是2018年数据,未含双包双促户)。前年第一批驻村的是我带队,去年上半年搞数据清洗时也是我在驻村,几年过来,一半以上的贫困户家我都去过的,这次安排驻村半年,走访一定要逐户走到。昨天同小夏一起走访陈明有不遇,邻居告诉我们陈明有受伤去县医院住院了(这户我以前来过多次的),便电话通知了陈邦顺主任(包扶人)。随后走访夏先约不遇,可能是去县城移民新居了。又去磨沟走访了七十一岁的老汉廖道银,堂屋中间横放一具棺木。他儿女都远在山外,他准备自已染棺木。
今天上午去看了部分D级危改户新居建设情况,之后又陪机关下乡队员党文冠走访了黄群学家。下午独自一人去黄泗沟,先是给鲁荣亭送去500元蜂蜜款,这得感谢远在山东的买家网友天埫老。然后走访了廖道均和廖道姣。等我上到黄泗沟垴鲁兴周家,夫妻俩都上山打猪草去未回,圈里三头猪个个都有一百多斤了。所幸他兄弟鲁兴启(搬迁户去年已脱贫)回旧宅来在道场上离核桃,给他哥打了电话,我就在门口等,顺便与剥核桃的冯光军(也是贫困户)和鲁兴启家里人聊天,讲扶贫政策。半小时左右,夏兰芝先背了一袋构叶回来了,我到屋里查看了电线更换情况(以前走访发现她家电线严重老化有安全隐患,我上次从县城给她买了电线、开关和插座,并嘱咐黄泗沟口的鲁荣海抽空给更换),她非常高兴,一个劲的说感谢,要做饭,我说免了,先填写纪实。我从公文包拿本和笔,她发现我的提包烂了(这包烂了我本打算扔还没有来得及),便拿来针线要给我缝,穿针线时半天穿不准,于是我接过来穿了针,掏空包内的本子和杂物,她就一针一线地缝了起来,这让我十分感动,就随手拍了照片。鲁兴周随后背了三袋猪草也回来了,说我给买的两卷电线一卷都没有用完,是鲁荣海帮忙更换的电线,我说鲁荣海说话还算数噢,得表扬的。又给他们讲了脱贫政策,看天色已晚,告别下山。
回到驻地吃了晚饭,党雪峰书记说:“我们去黑沟口看看贫困户樊得明,这老人今年65岁,还是一个大工,每天天不亮就出工,晚上才回家,白天入户见不到他的。”驱车到黑沟口,漆黑一片,还没有过河,党书记说老汉怎么还没有回来?屋里没有灯光。我说来了就去看看吧,打开手机灯,摸黑到河边,虽在汛期但近期天旱河水小,独木桥是没有的,只有石步子,我们仗着微弱的手机灯,走过金井河中的石步子,到樊得明家门口,邻居家几个人告诉我们,老汉打夜工在下边地里掰包谷呢,果然远处地里有灯光,党书记沿渠边下去喊老汉。邻居几个人就说今年脱贫摘帽了,这跨河大桥不知道哪一年能修上?我说我们还在一直争取立项的,肯定会修的。正说着老汉回来了,我们进了屋问咋这黑夜里还收包谷?老汉就说:“白天要出工,怕这几天下雨,晚上睡觉还早,做这点活不算啥。”听党书记介绍,老汉的大儿子前些年没了,小儿子夫妻俩带娃在西安打工。因老伴久病致贫,虽然花了十几万医疗费,老伴去年还是没了。老汉能做大工,尽管65了,依然一天勤劳闲不住,光老汉一年做工、挖药收入两万元,小儿子打工也有三两万收入,今年脱贫是没有问题的。樊德明老汉勤劳耿直的形象一下子印在了我的心中。”
像这样的走访日记,人大机关历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党强、张涛、党雪峰、谈世根、汪洋、樊敏、吴泽印等每个人都记了厚厚的几本,虽然每个人记录的详略不同,但金星村家家户户特别是贫困户每个家庭的人员构成,身份证一折通账号,在哪里打工,在哪里上学几年级,谁有病残,种了几亩地,养了几头猪几笼蜂,享受了哪些扶贫政策,还能争取落实哪些政策……在包扶干部心中那是再也清楚明白不过了。
版权所有:柞水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网站维护:柞水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陕ICP备19000039号-1
地址:党政机关大院1号楼3层 邮编:711400 联系电话:0914-4343551 邮箱:zsrd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