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和为人民服务的主阵地,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近年来,柞水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代表联络站作为代表服务联系群众的重要阵地,按照“五有”标准,建成9个中心联络站、28个村(居)联络站,不断健全完善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真正将联络站打造成为群众随时找得到、用得上的“暖心站”。
深入群众“察民情”,让代表联络站“接地气”
将591名五级代表就地就近编入代表联络站,常态化进站接待选民群众,较好地发挥了代表学习“充电站”、群众意见“收集站”、依法履职“监督站”、服务代表“工作站”的作用。同时在每个村(居)建立“人大代表接待点”,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代表。
“我们再也不用发愁下雨天污水流入路面、臭气熏天,没有办法出门了!以后出行不再受天气影响了,感谢人大代表为我们解决难题!”营盘镇营镇社区老街道部分居民房屋老旧,街道未实施雨污分流。代表在接待选民群众,听取群众的诉求后,及时向镇人大主席团反映,镇政府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实地考察、走访,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对营镇社区老街道居民房屋进行了改造提升,并实施了雨污分流及途水路面工程,惠及群众80余户,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集思广益“聚民智”,让代表联络站“有生气”
对标新时代人大工作新要求,柞水县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关于规范提升人大代表联络站管理运行工作办法》《主任会议成员联系镇(办)人大主席团(工委)、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三联系”制度》《柞水县公民旁听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办法》,进一步拓展“三联系”内容和形式,以镇(办)代表联络站为载体,让人民群众从“全方位联系”,向“全过程参与”转变。
走进营盘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一张接待椅,一杯接待茶,一位热情代表,营造舒适温馨的环境,生动体现了人大代表履职的温度与厚度。联络站按照“五有”标准打造,墙壁上张贴有进站人大代表信息、年度活动计划、联络站工作职责、站长工作职责等,不断丰富中心联络站功能,让代表和人民群众找到“家”的感觉。同时,将代表进站开展活动、接待群众信息、反映的问题及处理结果、群众反馈的满意度等履职情况记录在册,制作“一人一档”,形成可随时查阅的“履职日记”。
曹坪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说,每到联络站的接访日,代表们会轮流进站接待来访群众,群众也点名向代表反映问题。联络站经常组织代表采取视察调研、走访群众等方式察民情、听民意,为群众解忧。
畅通民意反映渠道、推进解决百姓难题。人大代表联络站已成为柞水县人大常委会探索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力平台,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用心用情“惠民生”,让代表联络站“聚朝气”
回应群众关切,既要有“绣花功夫”的用心、细心,也要有推动问题解决的耐心、决心。曹坪镇中庙村四组月亮湾产业大桥引桥未修通,面临九个木耳大棚共13万袋菌包无法调运的难题,中庙村代表联络站收到问题反馈后,第一时间组织辖区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实地走访,积极协调解决,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完成月亮湾产业大桥引桥修建工程,为村集体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贡献了人大力量。窑镇社区四组老中学操场外河堤漏根,严重威胁当地群众出行安全,曹坪镇人大主席团积极争取,将修复河堤漏根列为镇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完成了40米河堤修复工程,确保了群众的出行安全。
“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根本目的就是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推动化解群众身边的愁心事、烦心事,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柞水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熊德海在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推进会议上指出。
自代表联络站建成以来,591名各级人大代表下沉一线,立足本职岗位职责,在破解难题、推动发展、奉献社会等方面展现风采、贡献力量,开展活动200余次,联系选民8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900余条,解决问题200余个,联络站“小窗口”成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平台”。
民生无小事,事事总关情。如今,“有事去联络站找人大代表”已然在老百姓中间蔚然成风。代表们依托联络站,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心声,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
(撰稿人:王 涛 王 晓)
版权所有:柞水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网站维护:柞水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陕ICP备19000039号-1
地址:党政机关大院1号楼3层 邮编:711400 联系电话:0914-4343551 邮箱:zsrdbgs@163.com